廉政文化

百善孝为先

发布时间: 2024-12-18 10:32:52 浏览量: 发稿人:新澳门原材料1688大全

 

 

    于立志  

    “孝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国风淳厚之美的重要体现,家庭人伦的道德天职,是人们内心情感的真挚流露。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反哺跪乳是出于动物之本能,而孝是爱慕父母从感性到理性到实践的升华。
    中华民族的圣君明主,无不是以孝道来表率天下。舜帝有多方面的好品德,如对人的仁爱宽容,对不慈的父母的“孝”,对不义的弟弟象的“悌”,令人敬佩,使人感动。
    舜20岁时便以孝闻名天下,30岁时尧帝寻问可用之人,四方诸侯都推荐舜,于是尧帝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二女为舜的孝行所感动,不敢持贵而骄,甚为贤惠。孔子说:“舜其大孝也”,“孝悌之至道,通於神明,光於四海,舜之谓也。”
    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礼记·礼运》说:“什么叫做人的道理?父亲仁慈,儿子孝顺;兄长温厚,弟弟孝悌;丈夫仁义,妻子顺从;长子贤良,幼子顺服;君主讲究仁爱,为臣讲究忠诚。《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载,晏子对齐景公说:丈夫温和而仁义,妻子顺从而温柔,这是礼仪中最精华的部分。
    《礼记·祭义》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最高层次的孝乃敬爱父母,尊重、关心、体贴他们,始终不移深爱之心,以诸多成就使父母感受尊贵之荣;第二个层次是端庄方正为人,不使父母遭受人格之辱;第三个层次是赡养、照顾双亲,保证他们不受饥寒之苦。
    汉文帝刘恒细心侍奉卧病的母亲,3年不解衣带,亲口尝汤药后才让母亲服用。春秋时期郯子的父母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许多人都喜欢《天仙配》的故事。董永是个远近闻名的大孝子。……董永没钱给父亲办丧事,只好卖身葬父。汉朝时确实有一个叫董永的人。南朝宋武帝还特地表彰董永的孝行,设置了今天的孝感县。
    老莱子是春秋时楚国的隐士,尽拣美味供奉双亲,常穿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陆绩是三国时期的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受到袁术的嘲笑。陆绩回答说:“不好意思,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给母亲尝尝。”
     魏晋时期,王裒博学多能,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
     有人说,读李密《陈情表》不掉泪者,为不孝!李密自幼丧父,母亲改嫁,4岁时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名于乡里。祖母有病时,他衣不解带,流着泪守在身旁日夜侍奉;所有的饮食汤药,都由他先尝过,再进奉给祖母。
    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于是李密写了《陈情表》,表明晚辈对长者的奉养与怜爱,婉言辞谢:“…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终余年。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晋武帝看到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赏赐他奴婢二人,并下令郡县供给他祖母饮食及所需物品,按时给他祖母送饭。
    唐代孟郊一生穷愁潦倒,其《游子吟》写出了游子思念慈母的心情,再现了人性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小草尚知报答春天的恩泽,况我人乎。(本文由《党员干部从政史鉴》一书作者撰写)



来自:中国反腐倡廉网

 


版权所有:新澳门原材料1688大全承办:新澳门原材料1688大全
地址:开封市市民之家五楼 邮编:475000 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豫ICP备12001764号-1

技术支持:郑州信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