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建设

练就堪当复兴重任的本领

发布时间: 2022-12-01 10:43:10 浏览量: 发稿人:新澳门原材料1688大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大任务,具有深远的战略考量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拥有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可堪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努力练就过硬的本领、拉进与人民的距离、坚守清正廉洁的本色,才能在新征程上勇毅前行、建功立业。
 

 

  学思用贯通,破除干事创业的“本领恐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要成长起来,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年轻干部要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栋梁之材,就必须强化理论武装,增强业务知识的学习,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常学常新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常学常新中真信笃行,真正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而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岗位成果的关键在于“思”,孔子在《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党员干部要善于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改进工作,在实践中要多思、勤思、善思,洞悉精髓、知其要义,才能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才能真正做到认识问题有深度,解决问题有力度。“学”和“思”的落脚点在于“用”,实践出真知,理论学习一旦脱离具体的实践,就会沦为“纸上谈兵”的形式主义,党员干部要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烧脑”中“健脑”,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升业务能力,才能破除干事创业的“本领恐慌”,才能更有效地为民办事服务,推进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枝叶关情,拉进与人民群众的“情感距离”。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二字成了热频词汇,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为民初心,深刻诠释着党念慈在慈的为民情怀。党员干部要常怀“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解民忧、纾民困,在与民携行中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锚定为民“奋斗目标”、迈实“为民步伐”、端正“为民姿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至高至上的位置。以民忧为忧,以民乐为乐。白居易《新制布裘》中云:“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正是这种“与民忧乐”的“君子之志”充分展现了白居易“不忧一家寒,所忧四海饥”的为民情怀,“饱知人饥,温知人寒,逸知人劳。”党员干部要怀揣着这份“大爱”,在情感上实现与人民群众的“零距离”,常怀“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责任感,将“为民”二字贯穿于干事创业的全过程,主动投身为民服务的时代大潮中,将个人奋斗融入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把践行初心使命、为民担当作为永恒的课题、一辈子的事业,肩负起“为人民谋幸福”的职责,锲而不舍把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心存敬畏,筑牢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说文解字》中说:“敬之,肃之。”有严肃、认真之意;“畏”有表示怕、敬服之意。《明史·杂文》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乐?“有答曰:“功高盖世”“金榜题名”“功成名就”“富贵甲天下”等等。太祖听后却不以为然,大臣万纲说:“畏法之人,乐也。”太祖大悦,赞万纲的见解“独到”。万纲之言,一针见血。凡畏法纪者,必然是守纪律、讲原则,不碰红线,行得正、坐得端,自然快乐。反观贪赃枉法者,因怕“东窗事发”而惶惶不可终日,辗转反侧而夜不能寐,岂能“快乐”?“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从通报的典型案例看,贪欲膨胀刹不住车、心存侥幸不愿缩手者,并非不知纪律规矩,而是毫无敬畏之心,在权利面前做不到清醒和理性,难免会滋生违法乱纪之事。党员干部要树三观、砺心性,政治上把稳方向之“舵”,严守纪律上寸步不让,培养崇高的精神追求,以“心底无私天地宽”的精神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来自: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新澳门原材料1688大全承办:新澳门原材料1688大全
地址:开封市市民之家五楼 邮编:475000 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豫ICP备12001764号-1

技术支持:郑州信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