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建设

“钟声”与“留言”里的家国情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数据报告

发布时间: 2020-12-14 09:33:13 浏览量: 发稿人:新澳门原材料1688大全

      新华社南京12月11日电(新华社记者蒋芳 邱冰清)每天12名观众敲响13声“和平大钟”,每年很多参观者留言书写和平寄语,今年以来新征集2700余件(套)史料文物……自2014年作为国家公祭仪式固定举办地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每年参观人次达数百万,留下了海量的参观数据,也记录下国人对历史的珍重、对和平的渴望。

  2028名观众撞响2197次警钟

  “铛、铛、铛……”每天早上八点半,江东门的钟声总是准时响起。每天首批入场的12名观众分两组撞响和平大钟13声,寓意牢记12月13日、珍爱和平。这已成为纪念馆的一项固定仪式。

  受疫情影响,今年纪念馆共举行了169场撞钟仪式,共有2028名观众撞响和平大钟。

  来自武汉的肖先生在参加完11月中旬的一次撞钟仪式后说:“今年我的家乡武汉受到新冠病毒侵袭,全国各地医护人员援助,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这让我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感受到和平年代同胞互助的温暖。撞响和平大钟的那一刻,我内心很激动。”

  “让观众参与撞钟仪式,是希望他们在这种庄严的仪式中有一种体验感、沉浸感,真正体会‘警钟长鸣,勿忘国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说。

  据了解,今年是纪念馆实施预约免费参观的第一年。3月21日恢复正常开放后,每天参观人数控制在8000人以内。截至11月中下旬因公祭日闭馆,今年纪念馆参观量超过117万人次。

  实施免费预约参观后的数据显示,男性占比53.1%,女性46.9%,18周岁至35周岁年龄段的参观者占到了参观总量的59.34%。从来源地看,安徽、江苏、河南三省参观人次居前三位。此外,境外参观者超过1000人次。

  留言簿高频词“铭记”“勿忘”“和平”

  纪念馆尾厅设有留言区,自2017年12月以来,这里已经留下了近30万条来自不同国家参观者的留言。

  今年,开放留言簿的天数只有62天,但仍有20550位参观者写下了自己的寄语,这些留言纸张摞起来的高度达1.48米。

  纪念馆工作人员从中抽样统计,解析其中4110名观众留言发现,高频词包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涉及2865条留言,占总数的69.7%。

  不少观众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我爱我的国”“愿我的祖国繁荣富强”“我要为建设祖国添砖加瓦,愿祖国越来越强大”。例如,来自云南的21岁学生朱敏这样写道:“记住历史,不是去仇恨,而是激励自己更好地前行……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守护我们的家园,珍惜和捍卫我们想要的和平。”

  “从高频用词中不难感受到参观者共同的感悟和心愿。很多小孩子还不会写字,用拼音表达心声。”工作人员俞月花介绍,这只是纪念馆近年来收到的观众留言的一小部分。下一步,纪念馆将把近30万条留言数字化,进一步翻译、分析,最后将整理成卷宗,交由纪念馆文物部收藏。

  18万件藏品史料即将实现数字化

  302张日军拍摄的侵华战争期间照片底片,日本出版的《南京陷落》《伊藤独眼少尉首先突入南京光华门》等儿童绘本,以及日军109师团有关“慰安妇”的军医档案……今年以来,纪念馆又征集了2700余件(套)新的史料文物。

  战争的烟云虽已消散,但历史不容忘却。只有敬畏和正视历史,才能真正拥有和平。2018年,纪念馆开始对全馆35年收集的约18万件藏品与史料进行数字化,并对数字化数据进行深度加工。下一步,这些数字化成果将分期分批上传至南京大屠杀影像档案数据中心研究资源平台与互联网平台,以满足公众查阅研究之用。

  “智慧化、数字化技术不仅能够帮助参观者直观了解历史,感受真实,还能让研究者更加方便地利用史料和建立发散式图谱,有助于让南京大屠杀史实成为世界记忆。”张建军说,目前史料数字化取得阶段性成果,该数据中心平台已通过验收,将于明年正式上线。


版权所有:新澳门原材料1688大全承办:新澳门原材料1688大全
地址:开封市市民之家五楼 邮编:475000 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豫ICP备12001764号-1

技术支持:郑州信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