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部辉煌的几千年文明史,又是一部血与火的搏击史。她在刀与剑中显现着岿然挺拔的本色,在生与死中熔铸出躯躯铮骨。涛涛巨浪撞击下曾经发生过的这十大御史弹劾案,就是历史的见证;东汉的监察官李固、杜乔等人,又是这铮铮铁骨中的先驱。
东汉王朝日益腐败,到和帝时,朝廷大权已旁落到外戚手中。皇帝的废立都由外戚所左右。章帝以下,所立皇帝最大的不超过十七岁,最小的不过百日。因皇帝幼小,皇太后就临朝听政,所依靠的势力就是家亲,由此,梁商、梁冀父子借梁太后之势相继掌握了朝廷大权。
梁冀本是一个纨绔子弟,史书上说他外貌丑陋,两眼如凶豺。嗜酒,贪色,嫖赌,斗鸡玩狗,无所不精。就这么一个败类,于永和六年(141年),在其父梁商死后,竟被任命为大将军。自此,流氓无赖行势,东汉的天下被抛进了灾难的深渊。
在一年的时间内,东汉王朝接连死了顺、冲、质三个皇帝。顺帝死因不明,冲、质二帝皆被“鸩死”,连新登位的桓帝也提心吊胆。
朝野士庶更是敢怒不敢言,谁要触犯梁冀一门,就被开杀戒。有个西域胡商,只因误杀了梁家一只兔,就被牵连杀死十多人。他的弟弟梁不疑爱与知识分子交友,他就派人暗中监视,有一次,南郡太守马融和江夏太守田明路过梁府时顺便探望一下,田明因此被杀,梁不疑从此再也不敢与外界交往。
东汉名义上是刘家天下,实际是梁氏王朝。梁冀一门,前后封侯7人,立皇后3人,有6个贵人,2个大将军,封食邑的7人,卿、将、尹、校15人。梁冀的儿子年仅16岁,无知无识,竟也做了堂堂河南尹。梁冀的妻子孙寿,是一个很妖艳的女人。她一家身为侍中、卿、校尉、郡守、长吏者也不下十几个。真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梁冀是没戴皇冠的帝王,拥有封户3万,妻妾成群,可以任意大造宫殿,阔比皇宫,生活荒淫无耻,穷奢极欲,登峰造极!
面对这样一股凶残腐朽的政治势力,正直的大臣进行了坚贞不屈地抗争。最优秀的代表人物是荆州刺史李固和杜乔。他们对诬、贬、罢、狱、杀全然不顾,浑身是胆,铁骨铮铮,成为传诵青史两千年的“一代楷模”。
顺帝登位时,梁商凭借女儿是顺帝的皇后,做上了大将军,权势已经炙人。年轻的李固,便上“对策”弹劾他说:“自古以来,后妃家族乱政,屡见不鲜。当今梁氏不仅垄断皇后的位子,得到很高的爵位,而且梁氏子弟也都跟着升官腾达,掌握权柄。要使国家安全,即应除掉梁门的大权,使政归朝廷。”并且建议要“罢减宦官,夺其重权。”顺帝不仅未采纳李固的建议,反而将梁商升为大将军,梁冀出任河南尹,使其权势更加膨胀。而李固不久却遭到诬陷,被外调去做广汉的小官。他感触万端,便解下印绶,回到了故乡。这时的梁商对李固又采取一打一拉策略,提拔他为从事中郎。但李固毕竟是李固,并没有屈从腐朽的外戚。
这次的弹劾斗争,虽然序幕刚刚拉开,就以李固的被诬贬而告结,但年轻的刺史,经过斗争的洗礼,意志更加坚强。回朝不久,他又上书皇帝再弹梁商:“爬得太高则有危险,水太满了会溢出来,如今大将军功成名遂,为了避免忧祸,应当自动引退,切不可给国家带来灾难。”顺帝并不领李固的情。于是,梁商又借故将李固调离朝廷,让他去做荆州刺史。实际上这只是一次警告性的贬谪。
梁冀继承父职升为大将军,而李固还在地方。他依然按照他的意志,依法严惩贪赃不法官吏。一些梁氏门徒,如南阳太守高赐等就去行贿梁冀,于是梁冀派人持文书急救,可李固不买账,梁冀便下令把李固再贬为泰山太守。不到一年,李固接连二次被贬。但是,李固治理地方有政绩,被朝野称之“天下第一”,纷纷要求他回朝执政,梁冀出于强大的压力,只得将李固调回朝廷。在贬压面前,李固的无畏无私,表现了一代刺史的高大形象。
年仅三十岁的顺帝突然死亡,朝中一切权力均被梁家把持,围绕着立帝之争,李固对外戚集团的弹劾更加艰巨。
在梁冀的把持下,立二岁的刘炳为冲帝,梁太后临朝听政,梁冀掌握实权。冲帝不久被毒死,再立谁为帝?李固与朝中大臣坚持立“年长有德”的清河王刘蒜,梁冀却一意孤行,立了八岁的刘缵为质帝。梁冀虽然取得了胜利,不屈不挠的李固却也趁此在朝臣中公开揭露了外戚集团的罪恶目的。恼羞成怒的梁冀就诬告李固网罗门徒,结交死党,离间皇族与外戚的关系,罪在不赦。连汉质帝也着实看不惯梁冀的横行傲慢,在群臣面前说他是“跋扈将军”,不几日,他又被梁冀在饼里下毒害死。
对质帝的暴死,李固与大臣们更进一步看清了梁冀集团的阴险。于是,李固又上书疾呼:“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国之兴衰,在此一举!”他的疾呼实际上也是一个动员令,由此,他联合了司徒胡广、司空赵戒、光禄大夫杜乔等,坚持要立清河王,并博得了多数朝臣的赞同。按照梁冀的本意是要立已准备娶他妹妹的蠡吾侯刘志为帝。在李固的攻势下,他一时狼狈至极。
老谋算的宦官曹腾却看准了时机,在当天深夜就密访梁冀。他作为宦官权益的代表,要梁冀当机立断,并威胁说:“大将军累世的荣辱富贵也在此一举了!”有宦官集团撑腰,梁冀一时气壮起来,第二天杀机毕露,发誓非立刘志不可。胡广、赵戒等都被他的淫威吓破了胆,当场背叛屈从,敢于公开抗争的只有李、杜二人。梁冀便动用军中之权,串通太后,先罢了李固的太尉,彻底剥夺了他的弹劾权。
即使是这样,李固也不低头,依然上奏太后,继续抗争。这下子又激怒了新皇帝刘志,因为也直接涉及他的利益。
封建皇帝与外戚势力的同流合污,决定了这场弹劾斗争的命运。建和元年(147年)11月,刘文与刘鲔联合要以武力立清河王为帝,这正好与李固不谋而合,给梁冀找到了口实。李固被诬与刘文、刘鲔谋反被捕下狱。李固下狱后,引起了社会上的极大震动,王调和赵承等数十人带着铁铐、木枷去宫廷为李固申诉辩诬,梁太后怕事闹大了,不得不将李固放出。李固出狱后,又上了一封弹劾书。这次梁冀决心已定,非除掉李固不可。于是,他借用他扶持的新皇帝,再次将李固下狱,秘密杀害,李固时年54岁。
与李固同时被害的还有杜乔,及他的两个爱子。李固被罢官后,朝廷内外个个自危,唯独杜乔正言厉色,昂首斗凶。梁冀以太尉的高位收买他,他不为所动,而利用这有利地位继续弹劾外戚势力。所以,梁冀视他为又一个李固,以谋反罪将他处死,并与李固一同暴尸城北。李固的长子李基、次子李兹,都因坚定站在父亲事业的一方,被杀害在狱中。三子尚小,在正直大臣的帮助下,始得逃命。李固被杀前,还特地写了一封慷慨激昂的绝命书,斥责警告叛变者和外戚势力。他写着:“作为朝廷的大臣,就应竭尽全力,甘愿冒生命危险,立志匡扶汉室,使它中兴。你们这些小人面对梁氏外戚的淫威,却颠倒了吉凶和成败,身居要职,享受厚禄,眼睁睁看着王室即将倾倒。我李固虽然死了,死得其义,而正直的人们,决不会退缩,后人也决不会忘却这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弹劾斗争。”
历史并没有辜负李、杜。他们被杀害了,斗争仍在继续。郎官袁著,年仅19岁,他愤慨地给桓帝上书说:“势分权臣”必将危及朝廷;梁冀“权重震主”,也将难以“全其身矣”,把外戚集团对国家社稷的危害揭露得淋漓尽致。梁冀马上派人捕杀袁著。袁著先是改名逃亡,接着又托病假死,用蒲草结成尸体,下棺落葬,以掩遮梁党耳目。梁冀还是暗中派人侦查,终将袁著抓住,活活打死。太原的郝浩、胡武又联名上奏三府,梁冀又立刻捕杀胡武,杀其家族60多人;郝浩知道难已生存,便叫人抬着棺材到梁冀门前自杀。
地方监察官杨匡,听到李、杜被害的消息后,自陈留县一路号哭到洛阳,为他们守护尸首,驱赶蝇虫,长达12天。后又亲“带金夫金质”,上书朝廷,替李、杜伸冤,硬是要回了二公的尸首,给以埋葬,连梁太后都被杨匡正气折服,不敢再治他的罪。
李、杜等一代监察官员为国捐躯的气概,始终感动着后人。十多年后,第二代的监察官司隶校尉张彪,经过周密策划,终于借助宦官力量,以武力围攻梁冀,逼得他当即自杀,梁氏家族“无长少皆弃市”,扑灭了这个最凶最恶的国贼与外戚集团。
之后梁家被抄家,财产全部拍卖,官府获得三十多亿钱,可用于减天下税租之半。
这场时经15年的弹劾要案,以两代监察官员的浴血奋战而告终结,并以它的曲折、残酷和惊心动魄永驻史册。(作者 李铁)
来自:史苑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