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

包公题壁诗——为官箴言令人警

发布时间: 2024-07-31 14:21:39 浏览量: 发稿人:新澳门原材料1688大全

 

    日前到河南开封包公祠参观,看到这样一首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勿遗来者羞。”据说,这首诗是写在广东端州(今广东肇庆)郡守府第墙壁上的,又被称为包公《书郡斋壁》诗,这是包拯为自己立下的座右铭,是他为官、做人的准则,表现出诗人心胸博大而又感情细腻。据说这是包拯流传下来的唯一的诗,可谓吉光片羽,却成为一生为官做人的光辉写照。

  这首诗今译为:端正思想是吏治的根本,刚直的品性是修身的原则。优质的大树终成栋梁之材,柔韧的好钢也不愿枉道而行。仓廪丰实那些鼠雀兔狐之辈可高兴了,如果没什么好处那些贪官污吏就发愁。在这方面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的教训,不要做出使后人蒙羞的事情吧!

  这首诗告诉我们许多朴素的道理,什么是治本之道?什么是为人处世的良谋?不是太多的诡计,不要耍太多的手腕,也不用太多的计谋,而是直道而行,清心寡欲,老老实实做事,干干净净做人。这又让我联想到在江西婺源看到一副楹联,其中一句是:“处世无奇但率真”,做一个真诚的自我、本色的自我、率真的自我。如果真能做到这样,柔弱的小树也能长成栋梁之材,不是吗?您看,精良的钢材是不能弯曲折断的,因为它正大坚强,刚直不阿。仓廪充实了,鼠雀之辈就会欢呼雀跃,因为它们有了攫取的食粮;草木凋零,兔狐之流就会悲愁,因为他们没有了啃啮的对象。只有鼠雀兔狐才会患得患失,占了便宜沾沾自喜,没占到则怨气冲天,君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

  读了这首诗,我不禁想到从前的一位同事,如今成了“窃听门事件”的主角。我实在不能想象平日里低调谨慎的他会给人家安窃听器。如今,有人列举了官场十大高危行业,国土系统赫然排在榜首,因为土地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地太珍贵了,多少官员因此落马,这中间就包括他。他曾经是“明星官员”:博士、四十出头已经身居要职,本来应该有美好的前程,他也确曾在以前任上做过一些实事,但后来……

  我不知道曾经写过小说的他是否读过这首诗,如果真正读懂了并且身体力行,一定可以远祸、免祸,如今15年的徒刑一定让他警醒了、后悔了,一定悟出了这首诗其中的深意。当然,我也想到了好的典型,小岗村的沈浩,老老实实做事,干干净净做人,在给乡亲们做事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谱写一曲浩然正气!

  在中国的精神长河中有许多为官从政的箴言警句,是历史经验的概括,已经成为执政、从政、廉政文化的一部分,在现实中也极具意义,如朱镕基经常引用的“吏不畏吾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据查,这廉正警句语出明郭允礼《官箴》。据史书记载:明代官俸微薄,各部尚书全年的俸银不过152两,法定俸银不足维持生计,但他们的主要收入不在于此,而在下级官员的馈赠,各省总督馈赠一次可10倍于年俸。一级一级的馈赠,排到七品“芝麻官”便直接搜刮老百姓……一个王朝就是这样颓败的。郭允礼身为明朝的知县,书此《官箴》是有感而发。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官还是民,最顶礼膜拜的一个是关公,一个是包公。敬关公敬的是他的忠义,敬包公敬的是他的公正。关于包公的清德美政、刚正不阿、执法如山我不必在此赘述,包公祠里的一副楹联做了很好的概括:“赈灾黎,求民隐,断关节,秉政清廉,中原百姓思贤尹;平冤狱,抑豪强,惩污吏,执法严峻,天下几人似我公。”再来看看包拯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贼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昭后世。”大意是:包氏后世子孙有做官的,如果胡作非为,贪赃枉法,活着,不得再进家门;死了,不能葬身祖坟。在封建社会,不被族人认同,不得衣锦还乡,不得归葬祖坟,是最严厉的惩罚。可见包公治家之威严,训子之严厉。最后再来看看包公祠大门楹联“春秋有序,人民不亏时彦;宇宙无极,伟业尚待后贤。”继承我们民族优秀的廉政文化遗产,这是百姓的呼唤,这是历史的呼唤!(严冰)



来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新澳门原材料1688大全承办:新澳门原材料1688大全
地址:开封市市民之家五楼 邮编:475000 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豫ICP备12001764号-1

技术支持:郑州信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