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教育

官员“欠债失联”现象透析

发布时间: 2023-06-16 11:29:10 浏览量: 发稿人:新澳门原材料1688大全

    近日,广东省惠东县一科级干部钟启章负债10多亿元携家族十几人“失联”,留下“金河湾楼盘”烂摊子,也使300多户居民无法办理房产证。据初步调查,涉及债务人82人,债务总额超过14亿元。

    一个小小的科级干部,有啥能量,有啥大本事,居然能够如此轻而易举举债14亿多元,他为何能成功诈骗如此多的人、如此巨额的资金?还让人深信不疑,就连老百姓都发出“谁不借给他钱啊”的惊叹!面对这个官员“欠债失联”的新闻,我们除了震惊和对债务人表示同情之外,对“欠款失联”事件暴露出的基层干部违规经商、“隐形经商”屡禁不止顽疾,不得不深思和警醒。

    1 官员“欠债失联”频现

    其实,钟启章家族“欠款跑路”并非个案。

    非法集资8.8亿余元、受害者达210人、损失近4亿元,并于2013年12月从海口出逃到香港,并辗转泰国曼谷、老挝万象等地……日前,海南省海口市中院开庭审理海南省工商联原副主席沈桂林涉嫌集资诈骗案。

    2014年9月,曾任广东省阳江市地税局程村分局局长的林其军,携带1亿元借款突然“失联”跑路,坊间传闻纷纷扰扰。

    ……

   纵观官员“欠债失联”案件,不难看出此类案件有以下特点:

    一是利用官员身份。公职人员的身份起到巨大作用,官员将权力异化为个人权杖,以权谋私,以权力作为取信于人的媒介,职权变成为了借贷的重要砝码,呼风唤雨。一些借款人坦言,他们愿意借钱给这些干部,看重的是其身份的“含金量”,百姓看到“有利可图”,纷纷“趋之若鹜”。就是钟启章这样“亦官亦商”的身份让其成功吸引了巨额“投资”。

    二是权力缺乏监督。钟启章常年违规经商在当地早就是“公开的秘密”,然而,却没人检举揭发,主管部门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老百姓更是“见怪不怪”,间接助长了这些官员“拉大旗作虎皮”的嚣张气焰。一位曾在阳江市工作多年的处级干部告诉记者,在当地一些领导干部眼中,公务员隐蔽经商只要没人检举揭发,主管部门多是视而不见。

    三是当地重商风气浓厚。“受当地重商风气影响,如果一个领导干部不搞点生意就会被认为无用,会被认为是‘死脑筋’。”一位在基层工作多年的干部深有感触地说。在许多地方,一些基层干部甚至错误地认为,如不“搞点生意”,甚至会笑话此人“没能力”。近半年,多地发生基层干部“欠债失联”事件。比如,江苏省丰县一名科级干部近期又被曝出欠债跑路。知情者称,一些地方干部用身份“圈钱”,业务对象关联职务范围。

    事实上,官员“欠债失联”是经济现象,也是一些地方官场生态。近年来,基层干部“跑路”“失联”事件频发,侵害了被骗者利益,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对于这一现象,人们不禁要问,干部利用职务身份当砝码“圈钱”为何管不住?不得不说,这些“欠债失联”事件暴露了基层干部违规经商、“隐形经商”的确是屡禁不绝的顽疾。

    2 官员“欠债失联”原因探析

    违规经商的干部群体中,基层干部较常见。据统计,在中央巡视组巡视中,河南省共受理科级以上干部涉嫌违规经商办企业线索140多起,其中涉及科级干部90多人。2013年,安徽省对2700多名党员干部登记申报本人及其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的情况进行甄别核实,确认198名干部存在违规经商办企业问题,其中乡科级干部146人;山东、江苏等省也清理了多名科级干部违规经商和兼职问题。

    事实上,早在1984年,中央就出台了禁止党政机关干部经商办企业和到企业兼职的规定;中央组织部于2004年、2008年曾两次发文重申这个要求;《公务员法》中也有相关规定。中央对领导干部及其配偶子女违规经商办企业等行为,开展过多次专项清理。然而,领导干部违规经商却屡禁不绝。

    根据我国《公务员法》、《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相关规定,公务员经商、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均属于党纪国法禁止之列。不论是因为经商失利还是赌博,频现的干部“欠债失联”事件,都表明所在地区(部门)的党组织监督的主体责任缺失,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规定执行不严,为一些干部铤而走险留下空间。

    权力没有得到制衡和约束。钟启章虽然只是一个科级干部,却能凭一己之力借来10多亿元的巨债,这实在令人震惊。惊讶之余,我们也当思考,小小官员为何有这么大的权力变现空间?很明显 ,如果我们对官员及其亲属经商的管理非常严格,钟启章家族不可能建立起如此庞大的产业;如果对权力的监督制衡更到位,也就没有人会借这么多钱给他及其亲属。

    官员“亦官亦商”的权力网和利益圈在作祟。因为权力和利益金钱纠缠在一起,使钟启章之流手中有了钱,加之手上的实权,以致在经商和官场上“八面玲珑”,上下贯通,监督对这样的“影子老板”形同虚设。而且,债权人中有不少是当地公职人员,有的官员甚至借给他上千万元。因为权钱的媾合,已经使有关监管部门失去了监督作用。

     干部“欠债失联”给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觑,这无疑是在无情地透支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3 遏制官员“欠债失联”既要高压打击,又要抓好常态监管

    很显然,遏制官员“欠债失联”现象势在必行。相关部门要重视基层干部“欠债失联”暴露出来的问题,抓住干部“欠债失联”的牛鼻子。“禁止官员经商”必须成为不可逾越的红线,必须突出规定执行的刚性约束。

    钟启章的合家出逃,再次提示我们必须严查官员经商,要严防公权力与民营企业勾肩搭背,形成官商勾结、钱权交易和不当的利益输送关系。监管部门更应该负起责任来,把监管职责扛在肩上,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严格规范权力运行,减少权力勾兑的空间。唯有如此,“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才不会变成一句空话。还有,要严肃问责那些对违纪违规现象不敢管、不愿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领导干部,强化领导干部的监管责任。

    不断拓展干部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把官员及其亲属、利益关联人在银行、证券、房地产等行业的信息纳入监督平台,第一时间掌握“苗头”。同时,对于官员个人事项申报,要真查实核。纪检监察部门发现公职人员违规经商、“隐形经商”和领导干部配偶子女违规经商办企业的行为,要做到发现一起,曝光一起,严惩一起,对涉嫌违纪的,要给予纪律处分;对构成违法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让党纪国法落实到位,真正给“欠债失联”官员“治治病”。

    阳光普照之地,阴暗无处藏身。要强化群众监督,增加公众知情权,设立举报监督电话,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充分发挥组织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这不仅有利于管住官员经商的手,也会逐步从源头上杜绝领导干部违规经商现象发生。只有把监督真正落到实处,才能让意图谋私者有所忌惮,才能实现“权”与“利”彻底分家。

    海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仁君说,为避免官员非法集资和“欠债失联”现象发生,应加强对大额资金源头监控。对大额资金的“审查”,商业银行首先要明确资金来源监控,把好准入关,避免因为商业银行之间竞争激烈,对开户入账的一些大额资金的来源和走向放松警惕,让初步核查变成走过场。遏制官员“欠债失联”还要积极宣传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不能让这种“高息”借贷事件继续上演。完善相关的金融服务措施,加强与公安、商业银行、法院等部门的协作,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防止出现监管真空。

    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去做官。对各级官员尤其是基层干部要强化监督和纪律教育,对官员经商出现的苗头性问题要抓早抓小,及时“咬耳朵”“扯袖子”,提醒他们守住做人、处事、用权的底线。(郑端端)



来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版权所有:新澳门原材料1688大全承办:新澳门原材料1688大全
地址:开封市市民之家五楼 邮编:475000 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豫ICP备12001764号-1

技术支持:郑州信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