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提出的以“青春中华”为口号的青年思想,激励了亿万中国青年,影响至深。他的诗歌忧国忧民,是觉醒的青春宣言;充盈历史担当,是呐喊的青春使命;闪耀思想光辉,是战斗的青春号角。
觉醒的青春
李大钊深刻认识到改变青年的思想对于改变中国的重要性,致力于觉醒青年意识,唤醒青年对国家和民族的担当觉悟,号召青年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作为时代使命,将个人成长与民族复兴伟业紧密相连。
李大钊留世的最早诗篇,是1908年以“筑声剑影楼”署名发表的《登楼杂感(二首)》。他把就读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时的小斋命名“筑声剑影楼”,“筑声”出自高渐离以筑击秦皇的典故,彰示崇尚侠义、反帝反清的爱国决心。目睹清廷腐败、民族遭难,李大钊在诗中感慨良多,为身处困境焦愁,渴望找到救国救民谋略,心系民族危亡却苦于乱世中难有作为,发出“一事无成嗟半老,沈沈梦里度春秋”的深深自责和无限愁苦。他借景浇愁,“感慨韶华似水流,湖山对我不胜愁”;对帝国主义侵略者入侵祖国边疆悲愤交加,“惊闻北塞驰胡马,空著南冠泣楚囚”;爱国忧民与报国无门矛盾交织,“家国十年多隐恨,英雄千载几荒邱”;情不自禁放歌当哭,“海天寥落闲云去,泪洒西风独依楼”。李大钊希冀匡时救国的迫切愿望,在诗中跃然纸上。《岁晚寄友(二首)》则直抒对推翻清王朝的欢乐情绪,“辽宫昔时燕,今向汉家飞”;旋即沉郁发问,“岁晚军书急,行人归未归”,深沉怀念良友而愁上心头;接着申言壮志,迸发反抗外来侵略的革命热情,“何当驱漠北,遍树汉家旗”,鼓舞有志青年为祖国统一大业矢志奋斗。
李大钊坚持“民族兴亡,匹夫有责”,坚定“即使多么困难,也只能为这一理想而奋斗”,呼吁青年永葆革命志气,立志救国图存,通过不懈奋斗改变国家前途命运。
呐喊的青春
留日期间的李大钊时刻关注国内局势,组织留日学生总会开展爱国斗争,撰写诗文、宣言等寄发国内,呼唤青年为革命理想奋斗到底,“以青春中华之创造为唯一之使命”。
1915年年底,由于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国内迅速掀起讨袁爱国运动热潮。李大钊毅然决定回国参加护国运动,“由横滨搭法轮赴春申,在太平洋舟中作”,写就激扬青春的诗篇,发出矢志报国、再造中华的青春呐喊。诗中流露归国时的忧愤之情,“浩淼水东流,客心空太息”;激励青年怀抱远大理想,“鹏鸟将图南,扶摇始张翼”;鼓舞青年不畏艰难险阻,“一翔直冲天,彼何畏荆棘”;寄望青年立志奋发有为,“相期吾少年,匡时宜努力”;期冀青年共挽国事危艰,“男儿尚雄飞,机失不可得”。
1916年春,李大钊返日本江户,逢好友幼蘅准备回国,送行时口占一绝:“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表达对政局黑暗的激愤不满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壮别天涯未许愁”写出革命者的深邃情感和英雄气概,“壮”字道尽送别离愁和为国大计不作愁的复杂心绪;“尽将离恨付东流”表达坚定奋斗决心,“尽”字彰示抛弃个人情感的革命斗志。“何当痛饮黄龙府”借用岳飞抗金典故,寓示消灭袁世凯定痛饮祝捷,表达对革命胜利的憧憬;“高筑神州风雨楼”喻指创建“理想之中华”和纪念革命成功。在送好友相无时,他以诗壮志,“斯民正憔悴,吾辈尚蹉跎”,感怀人民饥饿贫困,盼望尽快加入革命运动;“故国一回首,谁堪返太和”,心念国家前途命运,渴望早日扭转乾坤。李大钊的酬答送友诗作既是寄情,更有言志,豪情满怀,气势雄浑,寄寓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
李大钊深悟“大凡新命之诞生,新运之创造,必经一番苦痛为之代价”,奋笔创作《青春》,倡扬青年珍惜青春,振奋精神,“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战斗的青春
五四前后,李大钊致力于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问题,创作的新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战斗武器,鼓舞青年追求科学真理,追逐青年意气,用高亢激昂的斗志和披荆斩棘的锐气扛起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
李大钊的新诗充满爱国、进取的青春之气。1918年8月,他在昌黎五峰山上写就《山中即景(三首)》,给当时的新诗创作注入一股清流。有别于传统的山水诗歌和文人的吟咏把玩,这首写景诗在祖国大好河山的眷恋中,寄寓着对人生、社会的深邃思考,启迪着人们的思想,鼓舞着人们的斗志。诗中由衷赞扬五峰山的美,“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发出深沉的思考和感慨,“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泉”,如此美景却无人欣赏,唯有清亮的流泉坚毅前行,这正是革命先驱孤独而奋力前进的心情写照。“云在青山外,人在白云内;云飞人自还,尚有青山在”,充满力量与朝气的山,代表了坚定乐观的革命形象和坚毅强烈的进取精神,他要像五峰山一样无论风云变幻而自坚定矗立。
李大钊发表在《新青年》的白话新诗《欢迎独秀出狱》,可谓最富青春气息的诗篇,字里行间闪耀着乐观、进取、向上的青春光辉。全诗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直抒对反动统治者的憎恨与蔑视,“你今出狱了,我们很欢喜!他们的强权和威力,终竟战不胜真理”;彰显对革命青年的热情激励和对革命形势的远见卓识,“相别才有几十日,这里有了许多更易”“我们现在有了很多的化身,同时奋起:好像花草的种子,被风吹散在遍地”。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他坚信马克思主义是青年挣脱旧时代枷锁、步入光明、走向胜利的钥匙,写就《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向青年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思想,誓死捍卫马克思主义信仰。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亲书的名联是革命生涯的真实写照,他的一生奋斗历程,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紧密相连。李大钊诗歌如人,人如诗歌,真正实现了“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的铮铮誓言。(戴和圣)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新澳门原材料1688大全承办:新澳门原材料1688大全
地址:开封市市民之家五楼 邮编:475000 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豫ICP备12001764号-1
技术支持:郑州信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