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郇膏(1818-1866),字松岩,河南太康人。道光进士出身,官至江苏布政使。刘郇膏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奋斗在基层,“诚悫廉正”,“亢直不阿,惠民多实政”,“循声卓著,为江南州县之冠”,被百姓称为“刘青天”。
刘郇膏初入仕途,母亲便鬻田卖产竭力帮助他,并再三嘱咐他要以百姓为念,“令毋取民间丝粟”。刘郇膏恪守母命,到任之时,即发誓不苟取一钱。
咸丰六年(1856年),江南大旱,蝗虫成灾,时任青浦知县的刘郇膏赤臂上阵,带领大家驱赶蝗虫,保护庄稼,所撰写的《祭城隍神文》《祭刘猛将军文》两篇驱蝗告神的文章,颇令时人感动,被百姓传诵一时。
咸丰八年(1858年),刘郇膏调任上海知县。当时上海租界的外国人飞扬跋扈,屡构衅端,在走私鸦片的同时,还以招工为由诱逼大量上海贫民出境,企图外运贩卖,而巡抚、道台之类的大员均不敢过问,并准备拘捕告状人向外国人谢罪。刘郇膏闻讯,亲自到租界捜査,结果一无所获。外国人气焰更加嚣张,扬言要把刘郇膏告上清廷,将他革职查办。刘郇膏仍不为所屈,又带人赶赴江岸登上洋轮搜查,终于在轮船底部搜出被绑架的中国人,并及时追回了即将被运送出境的一千多人,“民感之,洋人亦帖服。”
咸丰九年(1859年),刘郇膏以捐献一千缗养廉银率先发起倡议,又提出一个月房租捐充当费用,启动了开浚内外城河工程。在漕河泾的清淤工程中,为提高工作时效,刘郇膏在工程附近的一座小庵中临时办公,亲自坐镇指挥。
作为一名长期扎根于基层的官员,刘郇膏还以革除积弊为己任。刘郇膏就任上海知县之初,经过多次暗访得知,“逢民命案,检验胥役、图保多方需索,邻右多至破家”。为使“需索之弊永绝”,刘郇膏亲定《尸场经费章程》,发布《上海县定尸场经费示》文告,规定“无论报验何项命案,应需尸场棚席厂费,及夫马船只并各书役饭食等项,一应杂用”,皆交给本地大善堂“同仁辅元堂”给发,并刻文于碑立在署门之外。“倘有刁诈之徒,仍敢藉端勒派”,“亦当严究,决不稍宽”,并着为永例。
刘郇膏在上海任职期间,件件桩桩尽心为民的实干,既赢得了同僚“上海诸官吏,惟刘郇膏得民心”由衷评价,也获得了同朝重臣李鸿章“沪中人才多染习气,惟刘郇膏朴实爱民”的盛赞褒奖。
同治元年,李鸿章率淮军抵上海,命刘郇膏总理营务,每月所需的20万两军队饷银,全由上海供给,不久,他又被提升为代理江苏巡抚。
同治五年(1866年)刘郇膏病故于家乡,时仅四十九岁。朝廷追赠他为右都御史,并在上海建专祠纪念,入祀苏州名宦祠。
【短评】
“百姓谁不爱好官”,为官者只要坚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信念,秉承“百姓的事情无小事”原则,体察民间疾苦,勤于民事,办好民事,无一例外都会赢得百姓的好口碑。刘郇膏在基层工作数年,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了他亲民爱民的从政之道,百姓呼之为“刘青天”,既是对其善政为民最大褒奖,也是对其无比爱戴和尊重最有力证明。
来源: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新澳门原材料1688大全承办:新澳门原材料1688大全
地址:开封市市民之家五楼 邮编:475000 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豫ICP备12001764号-1
技术支持:郑州信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