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质生产力这一创新性概念的提出,不仅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也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本文以深圳为例,分析了其内在逻辑和发展机遇,并探讨新质生产力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发展路径。文章指出,新质生产力通过制度创新、科技赋能、平台化建设和人才培育等方面,推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实现数智化转型和高效发展,促进公平公正,激发市场活力,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引言
公共资源交易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资源配置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在新时代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崛起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为核心的生产力形态,正在深刻改变着公共资源交易的格局。它不仅推动了交易手段的升级,还促进了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新质生产力如何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发挥作用,优化市场机制,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推进市场主体多元化,成为当前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深圳创新实践为例,旨在深入分析新质生产力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发展内在逻辑,探讨其发展路径,以期为我国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发展。
一、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
(一)生产力的发展阶段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石,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的核心线索之一。根据马克思对生产力发展阶段的论述,生产力发展阶段可以将生产资料中的核心部分即生产工具作为划分生产力阶段的主要依据,不同生产工具的出现和运用代表生产力的不同发展阶段。在人类社会初期,最初的原始生产力的发展主要依靠自然资源,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自然生产力占据主导地位;生产力发展的第二阶段发展主要依靠劳动力,人类社会从奴隶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人们开始通过劳动力和技能结合的方式来提高生产效率,生产方式也逐渐从简单的农耕向手工业过渡;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形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生产力发展的第三阶段,此阶段中资本是核心要素,机器的普及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升,生产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劳动力实现了从人力向机器的转变;而现在,生产力的发展已经演变为主要依赖科学技术的信息化智能化生产力阶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正在重塑生产方式,智能化、自动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新趋势,这一阶段的生产力将更加注重创新、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二)新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所处阶段、现有社会矛盾和社会发展动力经过科学研究和判断后得出的重要理论指导思想,对我国现代化发展模式、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新质生产力”包括三个要素,其一是劳动者,劳动者承担新质生产力中的主体角色,人才作为最活跃的要素,运用知识和技能调配资源,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在科技创新方面,人才的质量、数量也在不断影响着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其二是劳动对象,劳动对象是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主体作用的对象。随着科技的发展,劳动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种类也逐渐丰富,创造了新的生产空间;其三是劳动资料,劳动资料一般指工具和系统,作用于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可以反映人类对于自然资源运用程度,劳动资料的改进,比如改造传统机械变为人工智能自动化机械,可以促进劳动者技能提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新质生产力的时代特征
“新质生产力”一词最早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9月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提出的。2024年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一词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
我国正经历从低效能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转变为精细化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其特征鲜明地体现在制度创新、科技发展、产业创新、人才培育等方面。第一,制度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保障,通过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包容、有效的政策环境。此举不仅激发了市场活力,也为企业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第二,新质生产力强调科技发展,科技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引擎,以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等领域取得的突破,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技术,正逐步渗透到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实现生产力的智能化升级。大数据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数据支撑,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实现了市场需求的精准预测和资源的高效配置。新质生产力时代,人工智能实现决策智能化,大数据驱动资源配置优化,共同推动生产自动化与个性化服务升级;第三,产业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载体,通过产业链的优化、价值链的提升,推动产业结构向更加合理、高效的方向发展。产业融合、服务化、绿色化成为产业创新的三大趋势;第四,新质生产力着重人才培育,人才是创新的源泉,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集聚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加强人才的自主培养,同时做好产学研相结合,形成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新质生产力时代特征体现在制度创新的保障性、科技发展的引领性、人工智能的渗透性、大数据的基础性、产业创新的融合性和人才培育的先导性,共同推动社会进入高效、智能、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二、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
公共资源交易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利益、社会公平和民生福祉,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建设与改革发展已逾二十载。近年,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改革,力图通过创新驱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2020年深圳交易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揭牌标志着我国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改革迈出了重要步伐,深圳交易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作为全国首个覆盖市区两级、以市场化方式运作的统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成功打造了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深圳样板”。深圳通过深化制度创新、推动科技发展、加速平台升级、强化人才培养等措施,不断探索公共资源交易模式的革新和交易效率的提升,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新兴的生产力形态,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有着发展的内在逻辑。
(一)制度创新筑牢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基石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对于推动公共资源交易的市场化、规范化和透明化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构建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当前,在深圳公共资源交易改革中,作为深圳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载体,深圳交易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参与研究制定全市分类统一的政府采购、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集体企业要素交易的交易规则、制度、流程和技术标准等,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公共资源交易指引,实现同类业务交易规则、交易平台、交易流程、服务标准、数据交换标准“五统一”,使得“深圳经验”向“深圳标准”迈进。在共同标准的约束下,也能规避条块不分,区域分散管理等导致加大监管难度的问题,有助于内部统一监管的实现。
深圳交易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2023年牵头编制深圳市地方标准《阳光采购技术规范》(DB4403/T331-2023),该《规范》是全国首个适用于各类采购人开展非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地方标准,吸收并借鉴政府采购、国企和民企采购的实践成果,总结提炼出适用于各类企业的阳光采购标准,为采购人开展采购活动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引导采购人强化主体责任,加强采购全链条管控,优化采购保障措施,防范采购重点环节风险,降低采购成本,实现采购活动系统化、规范化、阳光化,从而满足采购人多元化采购的发展需要,对全市各类企业提高采购质效、防范廉洁合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二)科技赋能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数智化转型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数据的应用变得日益广泛。以数据交易为例,深圳交易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下属控股公司——深圳数据交易所2023年完成数据交易金额52.83亿元,同比增长374%,累计交易金额实现64.88亿元。完成跨境交易1.01亿元。在数据交易规模同业数据交易场所中排名第一,并勇于在数据跨境交易上创新突破。数据的交易和应用在行业数智化转型过程中显得尤为关键,通过对数据的有效利用,深圳地区搭建公共资源统一用户中心、建设相关主体信息库,逐步实现用户的一键通办,信息互通,有效缩短注册流程、提升办事效率。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指导意见的通知》及《深圳市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有效盘活数据,提高要素流通市场配置效率和效益、激发和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实现数智化转型,深圳交易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也在实施"风火轮"数字化转型计划,旨在打造一个全国领先的智能交易生态平台。该计划在公共资源领域首次引入了"中台微服务"架构和公有云多租户模式,构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服务+渠道"三位一体的运营服务体系。通过战略到运营的全链条实施路径建设一体化平台,此平台将传统的招投标及交易业务融入金融等增值服务,配合专家系统、项目服务中心、合同服务中心及场地服务系统等功能,做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业务的全流程通办,致力于实现生态共赢。此外,智慧监管平台的加持,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得以引入,这使交易中可以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有效防范和化解交易风险。实现业务全流程监管、风险自动识别预警、重点风险精确跟踪、风险管控全闭环,有效避免人为因素干预。其中阳光采购智慧监督平台更是获国务院国资委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2次向全国推广。
科技的持续进步将进一步推动公共资源交易的数智化系统建设。随着大数据、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交易过程将更加自动化,数据分析将更加精准,决策支持将更加智能。这不仅将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带来更高效的资源配置,也将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为建设更加公正、高效的社会管理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创新建设与区域一体化
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数智化转型不断走深走实,平台化建设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策略。平台化不仅仅是技术的集成体现,更是市场一体化和业务模式创新的重要体现。通过构建统一的大市场载体,实现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平台+”业务,可以有效整合分散的资源,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深圳交易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化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不仅包括了传统的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及产权交易,还拓展出了海洋资源交易、碳交易、环境权益、数据交易以及绿色金融等新兴交易平台,从原有的公共资源交易业务拓展到市场化要素交易业务涉及阳光采购交易、网上商城、数据交易、资金融通等11类,交易衍生服务业务包括采购咨询及采购代理、全过程工程咨询、增资扩股及投行服务等7类。通过打破行业壁垒,一些原本难以实现交易的资源如“荔枝采摘权”“红树林碳汇”等标的,得以进入公开市场进行交易,这一部分交易标的也成为平台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新的标的进入平台,平台也在业务平稳运行基础上探索打通交易上下游环节的更多增值服务,推出了“平台+金融”的全链条金融服务方案、“平台+数据”的“深易通”数据服务产品、“平台+培训”的提升培训机构,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多元化和高效的服务。在平台不断完善的这一过程中,区域间合作也取得显著的成效。例如,黑龙江省依托国企资金融通平台的建设,实现黑龙江省与深圳市在要素交易领域的首次合作,推动了区域市场一体化,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此外,深圳与广州、佛山等省内共19家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签订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协议,创新探索联合香港专家“跨境”评审,实现政府采购业务评审首次跨境互联直通,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平台化建设及其衍生的“平台+”业务模式,正在成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新趋势。通过统一大市场载体,实现区域市场一体化,不仅可以提高公共资源交易的效率和透明度,还能够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环境的持续优化,平台化建设及其“平台+”业务模式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四)人才培育助力公共资源人才发展体系构建
随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的逐步完善,对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人才培育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同时,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人才支撑,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驱动要素。
深圳交易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包容开放、尊重人才,坚定不移将人才发展置于首位,积极推动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健全员工成长体系,拓展员工发展空间,助力员工实现个人价值,共享企业发展成果,成就企业、员工与社会的多赢。一是采取自主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培育更多一流行业领先人才和技术创新团队,为全国要素交易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努力;二是于2022年成立全资子公司深圳交易研究院,作为国内首家公共资源交易行业的综合型研究院,交易研究院坚持“专业精进、创新引领、开放共享”的基本原则,坚守“创新发展的探索者、资源整合的践行者、交易人才的培优者”的发展定位,围绕“创新咨询、行业研究、人才培养、评估评级”四大支柱业务,推进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核心研发团队培养,全面发力打造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培训体系,开发企业合规师、政府采购、国有企业阳光采购等方面的标准课程,持续输出要素交易研究成果推进实践应用,形成人才培育生态圈,致力于打造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公共资源及要素交易智库,为要素交易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多方资源支持和服务。
三、新质生产力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发展路径
(一)完善制度机制,筑牢公共资源交易公平公正之基
制度机制是保障公共资源交易公平公正的关键,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应持续探索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制度、机制改革创新,建立健全交易规则和制度体系,确保每一笔交易都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中进行。同时,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手段,对交易过程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和风险评估,及时纠正任何违规行为。此外,创新监管机制,建立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监管机制,实施分类监管,针对不同交易类型制定差异化监管措施。通过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提高交易主体的诚信水平,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交易安全。
(二)深化创新,驱动公共资源交易模式升级
技术创新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对公共资源交易模式的升级至关重要。首先,推进智能化交易平台建设,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交易流程自动化,通过智能识别、自动审批等功能,简化交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交易信息透明度。建立数据挖掘和分析系统,为市场主体提供精准、实时的交易信息;开发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移动端应用,实现随时随地便捷交易。结合用户需求,推出个性化服务,提高用户体验。其次,应积极推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深度应用,在业务流程关键处埋点,定期归纳收集数据,利用平台数据沉淀,加快构建大数据分析中心和数据仓库,并建设创立公共资源交易指数,运用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发挥数据生产力和价值,通过打通数据应用场景,开展数据可视化展示,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提高市场监管决策效率。
(三)“平台+”业务融合发展,提升公共资源服务广度
跨界融合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拓宽公共资源交易应用领域的重要途径。下一步应积极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与其他领域的深度融合,如金融、物流、互联网及电商等。探索引入更多譬如环境权益、知识产权的资源和要素,丰富交易品种和服务内容,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以深圳公共资源交易改革为例,深圳交易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未来将进一步明确公益性、功能性和商业性“三性合一”的整体定位,不断孵化新的交易品类、提升平台服务效能。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服务公共资源交易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此外,学习国际公共采购领域先进经验和做法,在可持续发展、绿色采购以及人工智能方向展开前沿合作,带头构建区域协同机制,充分利用深圳改革开放桥头堡的优势区位因素,结合深圳毗邻港澳的环境,借助前海自贸区加快业务融合,为大湾区公共资源交易贡献“深圳力量”。积极探索公共资源交易的国际化发展路径,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竞争,提升我国公共资源交易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四)加强人才培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为支撑新质生产力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深入发展,必须加强人才培养。首先,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培育体系。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确保技术创新持续为公共资源交易模式的升级提供强大动力。其次,在技术普及教育缺乏情况下,利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企业的生态优势,打通上下游,加强普及高科技技术知识,使专业人才将技术应用到业务场景中去。最后,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为确保交易活动合法、规范运行,合规人才建设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制定针对性措施,如开展专项合规培训、设立合规岗位、建立激励机制等,提升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合规能力,有效防范风险,保障交易安全。在以上方面加强人才培养,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保障,确保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创新驱动、持续发展的动力。
四、结论
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通过深化技术创新、完善制度机制、推动跨界融合、加强人才培养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新质生产力将为我国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助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此基础上,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广泛应用,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模式将不断升级,市场活力也将不断释放,为建设更加公正、高效的统一大市场贡献力量。
本文首发于《公共采购》杂志第8期
作者:蓝文奕1 屈乐怡2 刘钰淇3
作者单位:1、3.深圳交易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2.深圳交易研究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澳门原材料1688大全承办:新澳门原材料1688大全
地址:开封市市民之家五楼 邮编:475000 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豫ICP备12001764号-1
技术支持:郑州信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